|
劍指3000億產業園 要打造多個百億級別牽引供電 通信信號 智能運維賽道劍指3000億產業園 要打造多個百億級別牽引供電 通信信號 智能運維賽道 豐臺區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征求意見稿)發布。 e車網訊:日前,豐臺區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征求意見稿)發布。 文件指出:到2025年,園區軌道交通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協同,提高科技創新的轉化效能,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打造軌道交通國際創新集聚區。 產業規模持續提升,年度收入超過3000億元,軌道交通企業數量超過300家(規上企業超過100家),形成“1+2+2”5個超大規模細分賽道,即:1個千億級的工程建設賽道、2個500億以上的牽引供電和物流運輸賽道、2個200億以上的通信信號和智能運維賽道。 創新要素高效配置,建成3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6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超過35家專精特新企業、超過10家國際知名跨國公司(機構)。實現概念驗證、中試熟化、檢驗檢測試驗線、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5%、專利數量年均增長率20%,技術交易額持續提升,關鍵領域技術創新供給能力不斷增強,年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不少于30項,自主化配套比重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達到國際水平。 創新生態活躍開放,建成5個軌道交通特色產業園,設立或引進4支軌道交通產業投資基金,落地科研院校所超過7家、行業知名軌道交通服務機構不少于4家。 二、重點任務 (一)瞄準關鍵核心技術,打造軌道交通科技創新高地 瞄準國際前沿,超前部署一批影響深遠、改變產業格局的顛覆性技術方向,構建基于新原理、新技術、新場景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1.加強基礎研究和新一代技術創新。前瞻布局軌道交通戰略預判性技術及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積極突破軌道交通專用芯片、操作系統、仿真技術和工業軟件等基礎領域研究。加速布局工程建設、牽引供電、物流運輸、通信信號、智能運維等一批基礎性、先導性、新一代的軌道交通重大技術,瞄準雙碳戰略,在新能源、新制式、新技術等方向開展研究,形成先發優勢,搶占全球軌道交通產業技術制高點。 2.提高通信信號領域自主可控和科技引領能力。加快下一代鐵路運行控制、車車通信、互聯互通全自動運行以及基于國產芯片的軌道交通列控系統、基于全電子聯鎖的列控系統、基于自主感知的智能列車安全控制系統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3.推動軌道交通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推動高速鐵路技術、智能鐵路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提升新型車輛及關鍵零部件研發設計和集成能力,開發跨座式單軌、懸掛式單軌、磁懸浮等城市、城際軌道交通車輛及新型燃料車等產品。加快軌道交通走行部、制動、牽引等技術創新,研發輕量化、智能化、綠色化車體、新一代輪對軸承檢測設備、車輛部件自動化檢修設備等。大力發展和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提高關鍵零部件自主化率和技術水平。 4.加快軌道交通運維軟硬件研發及產業化。立足軌道交通行業建設與運營并重的發展需求,在列車、供電系統、軌道、隧道、信號系統、車站設施等方面,圍繞智能檢測、智能檢修、智能裝配等領域,結合人工智能、數字化管理等技術,提高智能運維服務能力。 5.推進首臺套產品研發推廣。研發高速磁懸浮列車、復合式盾構機、硬巖掘進機、軌道打磨車、城軌一體化綜合檢測車、機車車輛智能鏇修機床、全域全息感知技術及完全自主可控裝備等重大首臺首套創新產品,加速產品產業化推廣。 (二)構建細分產業矩陣,加強軌道交通產業集聚地建設 加快打造產業基礎再造提升、產業鏈條優化升級、智能綠色廣泛覆蓋、制造服務深度融合,區域發展有效聯動的產業集群集聚地。 6.推動軌道交通產業鏈“多維度”構建。以列車通信和控制系統等核心部件為突破口,向車輛及關鍵零部件制造、工程技術服務、運維管理等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在工程建設、牽引供電、物流運輸、通信信號、智能運維等細分領域加強頂層設計,打通細分產業微循環。 7.實施產業鏈“強鏈建圈”。圍繞細分產業鏈,構建產業鏈主清單、業主清單、產品集成企業清單和企業梯度培育機制,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場景鏈“四鏈融合”。繪制產業生態圈招商目標清單,通過精準招引、開放應用場景、資金配套、產業政策支持等方式,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豐臺聚集,不斷擴大產業生態圈。 8.聚集壯大一批鏈主企業。鼓勵龍頭企業拓寬業務領域,提升創新發展第二曲線。在工程領域,支持企業從投資建設商向投建運管服務商轉變。在物流領域,支持企業由鐵路物流服務商向多式聯運、物流園區運營服務商轉變。在牽引供電領域,支持企業由牽引供電集成商向能源管理服務商轉變。在通信信號研發制造領域,支持企業向軌道交通專用芯片、操作系統等產業鏈縱深布局。在運營維護領域,支持企業從運維裝備提供商到運營服務商的轉變。 9.強化大中小企業融通倍增發展。加快構建以鏈主企業帶動、單項冠軍企業跟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聚集、中小微企業倍增壯大梯度有序的產業結構。支持鏈主企業通過研發協作、開放空間、場景應用等方式帶領中小微企業開拓市場,建立穩定的專業化協作配套關系。支持跨界供應商、新興科技供應商等積極融入產業鏈,豐富供應鏈體系。 10.推動創新技術應用場景的開放;诰┙蚣蕉际腥Φ能壍兰俺请H交通的發展建設,推動鏈長單位、龍頭企業向創新技術提供方開放技術應用場景。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制式、綠色節能、智慧交通、高端裝備、智能運維等重大創新領域,以應用場景促進技術研發迭代升級,提高新技術產業化能力。 (三)塑造示范標桿,打造軌道交通“1+N+1”空間布局 樹旗立幟,打造一個示范基地、N個特色產業園、產業創新中心及一個科創走廊的空間布局,落地一批示范標桿、探索區域合作發展模式,以優質空間布局形成產業集聚。 11.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以豐臺園東區為主導區,將軌道交通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高標準建設技術進步、經濟穩健、設施完善、綠色低碳、智慧高效的國家級示范基地。探索與青島、株洲、常州、長春、唐山五個軌道交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合作新模式,構建以豐臺區為中心的軌道交通產業協同發展網絡。 12.建設N個軌道交通特色產業園和產業創新中心。改造北京二七地塊,打造軌道交通中試基地、產教融合基地、檢驗檢測基地、國際化交流基地、智能智造基地。加快京車裝備宋家莊軌道交通產業創新中心的建設,構造面向智慧地鐵、未來地鐵的產業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鼓勵軌道交通特色產業園開放集聚,支持通號產業園、交控產業園等開放,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13.建設軌道交通高?苿撟呃取R劳熊壍澜煌I域知名高校,打破物理空間限制,建設前沿孵化、創新成果轉化的產業創新平臺,探索產學研、上下游、投融資等多方創新合作與服務新機制,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等專業服務能力,實現中后端集成和中試熟化環節有效承載,建設產業科技創新策源地。 14.拓展京津冀飛地合作新空間。與雄安、廊坊、保定、石家莊、天津、唐山等產業匹配度較高的節點城市建立產業協同合作機制,促進產業信息共享,科學配置產業要素,將生產制造環節有組織的導入相應產業園區,推動產業鏈延伸拓展,打造軌道交通產業京津冀一體化。 (四)聚焦國際要素建設,深化對外開放合作 立足國際視野,構建豐臺軌道交通產業品牌,引進國際先進資源要素,輸出中國標準和中國技術,提高全球聯動創新能力。 15. 加強國際項目、技術合作。依托“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鼓勵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探索設立軌道交通國際科技合作戰略聯盟,爭取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平臺,鼓勵豐臺企業與國際知名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國際技術合作。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產業發展經驗,吸引全球軌道交通頂尖人才、優秀團隊、關鍵技術落地發展、就地轉化,不斷提高全球聯動創新能力,提升產業能級。 16.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組織國際軌道交通行業學協會、國內外知名企業、科研院所開展國際技術交流、商務合作,共建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中國聯絡處等。支持豐臺區軌道交通企業與國際相關機構在業務、技術、合資并購等方面開展合作,引進、吸收、消化、轉化國際先進技術和產業發展經驗。支持企業利用自貿區便利政策,深化對外合作,拓展海外市場。 17.推動中外標準互認互信。鼓勵軌道交通標準起草單位、檢驗檢測及認證機構、標準服務機構落戶豐臺。鼓勵各類創新主體聯合開展軌道交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以及中關村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積極推動標準采信、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統籌發展。 18.樹立軌道交通產業品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軌道交通創新發展大會”,發布最新科研成果、產品應用與解決方案,促進技術合作與交易。設立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秦馳道專項獎,促進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積極承辦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鼓勵企業和社會團體組織、承接、參加軌道交通領域相關的國際性科技會議、創新大賽、會展論壇等活動。 (五)優化專業服務體系,提升產業生態服務能力 堅持需求導向,科學匹配“政產學研用金”資源要素,打造要素之間自循環、自鏈接、自我迭代升級的軌道交通創新生態圈。 19.建強建優協同創新研發平臺。面向軌道交通的重大需求,匯聚資源和優勢領域,布局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構建重大戰略創新平臺。圍繞科技成果轉化,梯度培育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和未來技術研究院,打造新型協同創新平臺。聚焦關鍵技術,依托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打通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關鍵環節,加快建設產業技術創新中心。 20.搭建人才精準服務產業鏈。建立豐臺軌道交通緊缺人才目錄,精準招引急需人才、海外人才、領軍人物、創新團隊。聯合企業、高校院所建立軌道交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產業所需人才提供精準對接、訂單式服務。加快科技型職業經理人、產業經紀人和創業型科學家的引進培養,支持市場化聘用技術、產業經紀人,強化產業資源戰略整合能力。 21.營造金融生態驅動產業再加速。設計構建產業基金體系,支持政府投資平臺、軌道交通核心企業、優勢社會資本聯合設立多層次市場化軌道交通產業基金,推動關鍵技術自主化。引導產業基金參與軌道交通創新成果孵化、中試、產業化各階段的投資,通過產業基金加速豐臺軌道交通企業做強做大。鼓勵金融機構為軌道交通企業提供個性化、多元化金融服務。 22.聚集服務業促“兩業”融合發展。培育引進一批檢驗檢測、試驗認證等專業服務機構,引導其對重大前沿原創和具有發展潛力的關鍵技術重點企業的深度服務。招引一批金融服務、媒體雜志、管理咨詢、教育培訓等配套服務機構,提升軌道交通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支持服務機構通過創新合作、深化業務關聯、產業鏈條延伸、技術滲透等途徑,實現服務業與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耦合共生。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加強與國家部委、行業主管和業主方的全面戰略合作。建立由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信局與豐臺區政府共同支持產業發展的機制,統籌推進本計劃實施。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責任化落實,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工作任務。成立軌道交通專家智庫,為技術發展方向、產業發展建議、產業生態打造出謀劃策。 (二)加強政策支持 積極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國家部委各類研發計劃支持。整合北京市相關部門以及豐臺區現行政策,配套制定中關村豐臺園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若干措施,設立軌道交通專項發展資金,用于支持軌道交通關鍵技術研發、特色產業空間打造、強鏈補鏈延鏈等重點工作,加大對軌道交通產業支持力度。 (三)加強落地服務 優先保障軌道交通產業用地需求,將新增的建設用地指標向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傾斜,支持軌道交通高精尖產業項目在豐臺園落地。為重點項目配備服務專員、開辟綠色通道,一體化解決辦公空間、注冊、人才公租房、人才落戶、子女入學等問題。 (四)強化考核評估 建立考核評估機制,加強統計監測,定期對科技創新、項目引進、平臺建設等完成情況開展評估評價,將完成情況和督辦結果作為年度考核重要依據,確保計劃快速有序推進。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及時總結宣傳產業發展新技術、新成就,產業促進新經驗、新舉措,營造凝心聚力、改革創新的輿論氛圍。 本文來自公開信息,不代表本網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