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城軌既有線信號系統改造 多個首次重大突破近期城軌既有線信號系統改造 多個首次重大突破 國內首個TACS系統改造項目取得突破;上海地鐵2號線新增CBTC系統工程順利通過專家評審。 國內首個TACS系統改造項目取得突破 12月8日至9日,上海地鐵3/4號線信號系統更新改造工程樣板段見證評審會順利舉行。專家組一致認為樣板段信號系統滿足預期目標,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作為階段性的成果驗收,本次評審會對上海3/4號線信號系統改造具有里程碑意義,對TACS在國內大修改造項目中的推廣應用也具有重要影響力。這是國內首個TACS系統改造項目和TACS系統在大客流高密度線路中的首次應用。 12月9日凌晨,與會專家前往上海地鐵3/4號線進行現場觀摩。列車在江楊北路站至水產路站區間內開展動車驗證,通過實測證明了啟驥TACS在正常模式下的性能較CBTC提升了30%以上。降級場景的動車驗證展現了基于BLS的后備定位控制,可實現信號機控制、混合運行、模式切換等功能,特別是降級混合運行時可追蹤至21.3m以內,并能實現BLS列車的任意點折返,充分證明了TACS系統極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很好地滿足上海3/4號線大客流、高密度的運營需求,為后續全線TACS改造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 與會專家考察了江楊北路機房,采用TACS系統改造后,軌旁設備大量減少,機房面積由原來的100平米縮減到35平米,與此同時,設備安裝和調試工作量的減少,也極大地縮短了改造工期,降低了改造成本。 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與3號線貫通運營改造項目進入沖刺階段 近日,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與3號線貫通運營改造項目進入沖刺階段。按計劃,2023年底該項目第一階段完工,將實現11號線列車至3號線(金厙橋站)單向貫通運營;2024年底該項目完成全線貫通改造并運營。屆時,乘客從花橋地鐵站上車后,可以直達橫山站,中間無需換乘。 蘇州地鐵3號線于2019年12月25日開通,西起蘇州新區火車站站,東至唯亭站,自動化等級為GoA2;11號線為蘇州首條市域軌道交通,于2023年6月24日開通運營,起點唯亭站與3號線銜接,終點花橋站與上海地鐵11號線銜接,按照全自動運行制式設計,自動化等級為GoA4。 這應該是全國首個將ATO-CBTC線路改造為全自動運行的線路的項目,既有線路(3號線)的電客車改造升級后轉配給即將新開通的線路運用(7號線),而3號線將接手原7號線的電客車訂單,采購新的全自動列車。 在這次兩條線路貫通運營的改造項目中,不論是線路升級改造,還是對電客車升級后運用的重新分配,都將為國內的軌道交通行業積累寶貴的經驗。 上海地鐵2號線新增CBTC系統工程順利通過專家評審 12月1日至12月3日,“上海地鐵2號線新增CBTC系統工程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專家評審會在上海召開。通過為期三天的評審,專家組一致認定新系統通過所有現場實測驗證,滿足投用之后的運營需求。這意味著上海地鐵2號線多模列控系統改造工程已接近尾聲,新系統割接上線即將進入倒計時。 本次專家評審會特邀了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漢、西安、蘇州10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各領域專家組成專家組進行評審,更有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員會、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市交通運輸行業協會、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等有關單位領導和代表出席,共同見證全球首例多模列控系統改造項目的里程碑時刻。 多模列控系統針對上海地鐵2號線升級改造提出了創新性解決方案,即在不影響2號線原有TBTC系統運營的基礎上,為其新增一套可兼容TBTC的CBTC新系統。 由于2號線是上海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中最重要的大動脈,日最高客流量可達200萬人次,這一方案能夠有效解決其面臨的全程無擾改造、縮短工程周期、避免設備資源浪費等多重需求。其難點在于要打通不同系統的交流隔閡,讓兩種不同年代、不同制式、不同廠家、不同設計的信號系統之間實現無縫融合,相當于讓每列車都掌握兩門“語言”。 2020年,上海地鐵2號線多模列控系統改造正式開工建設,此后便是一路加速通關——2022年樣板段通過專家評審,全線具備CBTC動車條件;2023年9月,通過第三方載客運營安全評估證書、關鍵節點驗收和專家預評審;2023年12月運營前安全評估順利通過專家評審。 本次評審會中,專家組通過現場測試、現場勘查、技術交流等多種形式,針對新增兼容性CBTC系統及相關配套專業的接口功能進行了全面評審,范圍涵蓋正線新增CBTC系統,龍陽路、北翟路、川沙車輛基地更新改造后的聯鎖系統,以及76列搭載CBTC新系統的列車。最終,全部檢測數據均順利通過運營初期安全評估,標志著上海地鐵2號線新增CBTC系統已具備開通條件。 接下來,根據本次專家評審的意見,后續將進一步完善系統割接籌備工作,并開展一系列增強型實戰演練,確保新系統順利投用,努力將上海地鐵2號線打造為信號改造又一標桿項目,助力城市軌道交通改造升級,為乘客打造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適的出行體驗。 本文來自公開信息,不代表本網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