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km/h 超高速磁懸浮列車 6 條線路進入比選方案1000km/h 超高速磁懸浮列車 6 條線路進入比選方案 技術方面,目前中國高速磁浮有三條路線正齊頭并進,分別是常導技術(中車四方)、高溫超導技術(西南交大),以及高溫超導電動技術(中車長客、航天科工)。 e車網訊:近日,學術期刊《鐵道標準設計》2023年12月刊出版,其中刊登了一篇題為《超高速管道磁浮系統示范線比選評價體系研究》的論文。 該論文研究是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也是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重大專項課題。論文提出了1000km/h超高速磁浮的6種比選方案,并對各自的優劣勢作出比較,提出建設建議。 研究選取了6條最可能的商業示范線,通過國家戰略、經濟水平、人口規模、地形環境、投資規模等11個維度的指標進行分析。研究者認為,作為超高速真空磁懸浮示范線,全程耗時在20分鐘以內最能實現快速通達效果。如果客流能夠匹配,將創造較高的社會價值。 6條線路中,綜合評價最高的是上海-杭州,之后依次是廣州-深圳、上海-南京,北京-石家莊、成都-重慶、南京-合肥。 具體線路來看,上海至杭州線路在經濟水平、人口規模、客運量等方面均處于6條線路中的中上水平,沿線地勢平坦;投資規模預計為7億元,在6條線路中排名第三。兩地通達時間占優,全程耗時約15分鐘。 上海至南京線的經濟與人口規模同滬杭線相似,但預計該線路將跨越長江、建設較為復雜;預計投資規模為7.5億元,耗時22.3分鐘。 廣州至深圳線連接大灣區兩個重要經濟中心,經濟水平、人口規模、耗時、交通連接等均占優勢。其客運量也最高,預計2035年客流為920萬人次,遠超其他5條線路。不過,該線路穿越珠江三角平原,地勢稍有起伏。同時該工程投資規模最高,預計為12.5億元,其他線路投資規模預計在7.5億元及以下。 北京至石家莊線路工程投資規模較低,預計4.5萬億元。但其客運水平也是最低的,預計2035年客流僅有180萬人次。 成都至重慶線路在經濟水平、人口規模、客運量方面均比較有優勢,但該線路穿越川東平行嶺谷,沿線地質條件復雜,建設難度大。 相較其他線路,南京至合肥沿線地區的經濟水平相對較弱。其沿線設站地區GDP總和僅為2.8萬億元,其他線路GDP總和均在4萬億元以上。此外,該線路沿途地人口規模也較小,客運量水平預計較低。 僅基于該研究,上海至杭州建設高速磁浮示范線的可能性最大。但目前,國家層面并未明確提出要建設高速磁浮示范線,對于具體選址也沒有明確信息,項目仍在研究論證階段。 實際上,關于磁浮技術研究與應用,中國近年來十分重視,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合理統籌安排時速600公里級高速磁浮系統、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車等技術儲備研發。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其中提出,“研究推進超大城市間高速磁浮通道布局和試驗線路建設”。 多地政府也出臺了相應規劃,希望第一條磁浮列車或超級高鐵能夠落地家門口。包括京滬、京杭、廣深、成渝、海南、云南、安徽等地區或線路,均有相關規劃。 參與編寫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交通運輸部人士表示,高速磁懸浮放在了綱要的“科技創新”條目下,對其定位是未來發展方向、科技創新研究,不一定大規模應用。 技術方面,目前中國高速磁浮有三條路線正齊頭并進,分別是常導技術(中車四方)、高溫超導技術(西南交大),以及高溫超導電動技術(中車長客、航天科工)。 三條不同的技術路線都已經有樣車下線,都在進行實驗。 西南交大在九里校區建設了165米高速磁浮樣車驗證段;中車長客建設了200米全要素高溫超導磁浮交通試驗線;航天科工三院在山西大同建設了210米的低真空管道磁浮試驗線。另外,西南交大長約1.5公里的試驗線目前也正在建設中。 中車四方副總工程師丁叁叁曾表示,由于試驗線較短,磁浮列車無法在短距離內加速到幾百公里的時速并最終停止,正式的試驗線至少需要50公里。 速度方面,目前已在研究的列車設計時速都是600公里,并未達到上述論文中預設的時速1000公里。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車董事長孫永才提交了《加快推動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和運用》的議案,認為“迫切需要對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統進行高速性能驗證和商業化運用”。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表示,磁浮線無法跟其他軌道交通兼容,客流量會大大減少,因而很難盈利。同時,高速磁浮列車至少每100公里才能設一個站,?空緮盗可伲瑢瓌友鼐經濟起到的作用有限。 參與了時速600公里磁浮列車研制的中車人士表示,任何一個投資肯定都要考慮商業化,這就要求在未來線路建設中做更充分的考慮,以取得更好的營收。他認為,高速磁懸浮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是對現有交通方式的補充,還可以帶來很多新的認識和產業升級。 本文來自界面新聞,不代表本網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