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新型城際市域智能列車上線運營我國新型城際市域智能列車上線運營 1月24日,由中國中車研制的我國新型城際市域智能列車(CINOVA2.0)在武漢上線運營。列車將服務于“武鄂黃黃”都市圈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新城快線”。 e車網訊:1月24日,由中國中車研制的我國新型城際市域智能列車(CINOVA2.0)在武漢上線運營。列車將服務于“武鄂黃黃”都市圈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新城快線”。 “新城快線”列車以武漢至黃石、武漢至黃岡兩條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為載體,目前設大冶北站、黃石北站、黃岡西站、鄂州站、武漢東站等辦理站。 新型城際市域智能列車(CINOVA2.0)在國內城際市域列車領域首次采用智能輔助駕駛、數字孿生等“黑科技”,實現全運用場景智能化,被稱為“都市圈里的智行使者”。 列車繼承城際市域列車“快起快停、快速乘降、載客量大、安全可靠”等特點,融合復興號先進設計理念,采用5G、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孿生等新興智能科技打造,具有外型更靚麗、大腦更聰明、跑起來更節能、乘坐更舒適、運用更經濟等技術優勢。 外形更靚麗 列車采用全新外觀內飾,擁有超高顏值。車頭造型運用仿生學原理,靈感來源于“游隼”,仿照游隼靈巧的流線形態,極具速度感。 內飾方面,運用氛圍燈光、主題配色、智能交互與感知等設計,將司機室、客室打造為“智能太空艙”“智能客艙”,帶來科技智能的空間體驗。 全場景智能化 列車搭載30多項智能化配置,實現行車、服務、運維等全運用場景智能化。 智能行車。在國內城際市域列車領域首次采用智能輔助駕駛技術,能夠采集分析線路和牽引能耗數據,具備向司機自動推送最優牽引策略和駕駛建議的功能,實現運行途中最優的牽引力分配,降低牽引能耗。開發智能整備、故障智能提示、智能人機交互、手持移動終端等智能行車功能,司乘人員日常操作更便捷。 智能運維。列車全身遍布2000多項監測點,比既有列車增加1倍,搭載130多個故障預測模型,相當于隨身攜帶升級版的“智能醫生”,實現列車狀態全面自感知、故障自診斷、維護自決策,大幅提升車輛運用維護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服務。升級車廂旅客服務系統,為乘客帶來科技智能的出行體驗。車內的燈光、溫度、壓力波動,都可根據外部運行環境變化智能調節。提供無線充電、乘客人機智能交互等智能服務功能。 更低碳 列車采用低碳設計理念,融合先進科技打造“低碳列車”。 車頭采用流線型設計,仿照“游隼”的流線身形減小空氣阻力,車體進行平順化處理,整車空氣阻力降低5%;應用碳纖維等輕量化材料,整車重量減輕10%;采用控制融合技術實現車內設備小型化集約化,車廂載客空間更大,載客量提升6%。 通過采取降阻、減重、增載、優效等技術措施,列車跑起來更節能。人均百公里能耗不超過0.75度電,降低15%以上,相當于每跑一公里可節省約1.2度電。 更貼心 走進車廂,處處可見人性化貼心設計。座椅采用人機工程學設計,靠背可調節,提高舒適度。應用全新降噪技術,車廂內部噪聲降低2分貝,遠優于標準值要求,車廂更安靜。 針對公共衛生安全,打造“健康車廂”。車內扶手使用具有抑菌功能的納米材料,有效阻斷細菌傳播。空調系統具有空氣凈化功能,可對PM2.5和細菌等空氣里的有害物質進行處理,提高車內空氣質量。 更經濟 在國內首次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到市域列車,利用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城際市域列車近十年的運用經驗和數據積累,打造Smartcare“數字列車”服務平臺,從全景監控、應急排故、維修決策等全方位賦能,為用戶提供全壽命周期一體化解決方案,提高車輛運用經濟性,列車全壽命周期檢修維護成本降低30%以上。 “中國城際之星”CINOVA是我國首個城際市域列車技術平臺。 在該平臺下,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研制形成了覆蓋時速200公里、160公里、140公里、120公里各個速度等級,4輛、6輛、8輛等不同編組形式的系列化城際市域列車,并實現從“1.0”到“1.5”“2.0”持續換代升級,滿足我國城際市域鐵路“大運量、高密度、公交化”等運營需求。 憑借獨特的技術優勢,目前該平臺城際市域列車已在全國三十多條線路投入載客服務,覆蓋國內四十多個地級以上城市。 本文來自中車,不代表本網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