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軌信號領域突破 中車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順利通過大考城軌信號領域突破 中車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順利通過大考 相比傳統形式,中車TACS以“車-車”架構弱化中心依賴,將地面信號設備核心功能集成至車上,深化車載系統一體化融合設計,采用物聯網和全數字感知等技術,使列車之間通過無線通信完成交互數據以及協同配合運行,實現列車自主資源管理、自主進路、自主防護、自主調整、自主學習和自動駕駛等功能,大幅提高列車智能化、自主化程度。 網訊:3月24日,中車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順利通過全自動功能試驗線測試驗證評審,與會專家共同見證了“雙車追蹤”等典型運營場景,對測試驗證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中車TACS互聯互通漸行漸近。 中車四方所依托青島地鐵六號線TACS示范工程,聯合青島地鐵、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等單位研制的自主化TACS,以車輛為核心,以信號車輛深度融合為特征,基于“車-車”通信,實現了列車從“自動運行”到“自主運行”的跨越,是中車“產品+”“系統+”的典型代表,代表著行業未來技術發展方向。 數智賦能,從“自動運行”到“自主運行” 以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技術實現列車從“自動運行”到“自主運行”是TACS技術的核心目標。相比傳統形式,中車TACS以“車-車”架構弱化中心依賴,將地面信號設備核心功能集成至車上,深化車載系統一體化融合設計,采用物聯網和全數字感知等技術,使列車之間通過無線通信完成交互數據以及協同配合運行,實現列車自主資源管理、自主進路、自主防護、自主調整、自主學習和自動駕駛等功能,大幅提高列車智能化、自主化程度。 深度融合,全系統一體化控制 跨系統一體化融合是中車TACS實現自主運行的關鍵。中車四方所通過TACS系統融合設計、車載硬線融合、傳感器融合、多網融合、顯示器融合等多個維度的融合設計,全面打通各子系統壁壘,提高信息交互效率,實現車輛內部、車車之間、車地之間各子系統高度協同運行,進而實現列車運行全系統一體化控制,使列車控制更精準、更敏捷、更高效、更節能。 創新示范,成就建設運營新優勢 中車TACS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中將形成明顯優勢,車輛運行更加安全,相對于基于通信的列車控制系統(CBTC),其可用性指標提升2個數量級,制動延時縮短150ms以上,且設備出現故障時不影響整條線路運行。旅客運輸更加高效,精細化資源管理模式縮短列車追蹤和折返間隔15%,每小時可增加5-10對列車。線路建設更加經濟,全線路減少10%的車載和軌旁設備、15%的設備用房面積以及30%的安裝調試時間。運營組織更加靈活,基于資源的安全防護,可在任意位置為車輛建立任意方向安全進路。跨線互聯更加兼容,中車TACS還可應用于不同線路的互聯互通以及舊線改造與延伸線建設,實現換乘線路、新舊線路的兼容應用。 轉型升級,推動運行模式革新 作為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中車TACS的推廣應用將成為推動運營模式革新的新質生產力。實現中心運營管理功能向運行計劃自主管理演進,運用中車TACS的地鐵線路在運行過程中,可根據全天運行計劃自主決策運行進路,基于時刻表實現一定范圍內的自主運行調整功能。實現地面核心系統功能向列車安全自主防護演進,通過車車間“資源競爭,控制權獨占,使用權共享”保證列車進路安全。實現車輛信號深度融合向車輛運行自主控制演進,基于車輛一體化控制平臺,通過多系統智能控制設備深度融合,對車輛運行實現精準、敏捷、高效、節能的優化控制,最大程度提升車輛的性能表現。 下一步,中車四方所將繼續與相關單位協同合作,結合全數字感知、全智慧運維、深度互聯互通、靈活編組進行綜合應用,持續開展TACS2.0迭代升級研究,為用戶提供針對不同運營場景的TACS解決方案和增值服務,以新質生產力更好地滿足城市軌道交通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智能、更綠色的運營需求。 本文來自中車,不代表本網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